硫化物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硫化物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【资讯】江山市竹荪浙贝母高效种植模式介绍二型花属

发布时间:2020-11-04 06:11:43 阅读: 来源:硫化物厂家

竹荪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菌类,竹荪还有着“菌中之花”的美誉,而浙江是人工驯化、栽培竹荪最早的省份之一,江山市是浙江重要的竹荪产区;浙贝母是全国著名的“浙八味”道地药材之一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,江山市是浙贝母的新兴产区。下面一起学习江山市的竹荪—浙贝母高效栽培模式。

1 茬口安排

竹荪2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, 6月上旬开始采收, 9月下旬收获结束; 浙贝母10月上旬至下旬栽种,翌年5月上中旬采收。

2 竹荪栽培技术

2.1 地块选择 选择远离禽畜场、 垃圾场等污染源,通风良好,水源清洁,排灌方便,并且经过水旱轮作、近 4 年没有栽培竹荪的大田种植。

2.2 品种选择 选择种性明确,经过两年以上生产试验,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高产、优质、抗逆性强和菌龄适宜的合格菌种。

2.3 备料 每亩准备竹屑 4 000~5 000 kg 、 米糠或麸皮 30~40 kg 、钙镁磷肥 50~60 kg 、三元复合肥 25~30 kg 、禽畜粪便 400~500 kg 、石灰 80~100 kg 。

2.4 建堆(培养料制作) 掌握在 10 月份后、播种前 45~60 天建堆,以竹屑和石灰为原料。 在 4 000~5 000 kg 竹屑中撒入石灰 80~100 kg , 然后加水拌匀, 加水量以手握紧略有水渗出为宜 (即含水量60%~70% )。 一般以 4 000~5 000 kg 的原料为一堆,堆高 1.5 m ,每隔 15~20 天翻堆 1 次。 堆制发酵后要求堆料松软、变褐、有香味。

2.5 播种 当地在 2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播种。 先按畦宽(连沟) 1.2 m 划线,再将培养料铺在畦面做成龟背式菌床,铺料宽度 75~80 cm 、厚度 20~25 cm ,每平方米畦面培养料用量为 10~15 kg 。 铺料后将菌种掰成鸽蛋大小的块状,双行呈“品”字形插播在菌床中, 亩用种量为 250~300 kg (规格为 14 cm×28cm×0.005 cm 的袋装菌种 500~600 袋)。 最后按每亩料面撒施米糠或麸皮 30~40 kg 、 钙镁磷肥 50~60kg 、腐熟禽畜粪 400~500 kg 、三元复合肥 10 kg 。 播种后机械开沟,沟宽 30~40 cm 、深 30 cm ,四周排水沟沟宽 50~60 cm 、深 50 cm 。 沟土挖出后全部覆盖畦面 (必要时辅之人工整理沟畦), 覆土厚度 3~5cm 。 覆土后,先亩施三元复合肥 15~20 kg ,再铺盖厚1~2 cm 的稻草或茅草保温保湿。

2.6 养菌

2.6.1 播后检查。播种 15 天后检查菌丝萌发生长情况,若发现菌种不萌发、发黑,应及时补播菌种。

2.6.2 露地养菌。 4 月底前是菌丝培养前期,此时无需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,宜采用露地方式养菌,保持培养基含水量 60%~70% ,切忌积水。

2.6.3 荫棚养菌(菌丝培养中后期)。 4 月底至 5 月初,在竹荪菌丝将要延伸至畦面,原基发生期前后,及时搭建荫棚。 荫棚高 1.8~2.2 m 、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率 70% 的遮阳网或其他遮阴物覆盖, 始终保持“七分阴,三分阳”的遮阴效果。

2.7 出荪期管理

2.7.1 出荪阶段管理。 出荪阶段适宜温度为 20~32℃ ,应继续采取遮阴措施。 子实体生长阶段,宜保持畦沟浅度蓄水、培养料含水量 70% ,空气相对湿度随菌蕾发育而逐步升高、 波动范围控制在 90%~95% 。

2.7.2 菇潮期管理。 菇潮间隔期为 20~25 天。 一潮菇采收结束后,每亩畦面撒施复合肥 10kg ,现蕾不灌水、偏干管理 7~10 天,以促进菌丝快速恢复。10~15 天后进入下一潮菌蕾发生期,此期菌现蕾后,应保持畦沟浅度蓄水。

2.8 病虫害防治 遵循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,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,严格控制化学防治”的原则防治病虫害。 当黏菌发生为害时,应加强通风,并用生石灰粉或气雾消毒粉撒布覆盖, 或用硫酸铜500 倍液、 10% 漂白粉液连续喷洒 3~5 次进行防治;烟灰菌发生为害时, 在发病处周围撒生石灰或气雾消毒粉,并用塑料膜将病患处盖住控制其扩散。白蚁为害时, 可用氟蚁腙喷杀或用明矾调糖水洒在蚂蚁喜吃的芒箕上进行诱杀;蛞蝓为害时,可将砷酸钙、麦皮、水按 1∶50∶50 的比例配制成杀虫剂放在蛞蝓出没的地方进行诱杀, 或在蛞蝓出没的地方喷洒 5%煤酚皂、 50% 食盐水溶液滴杀;螨虫为害时,用专用杀螨剂进行喷杀。

2.9 采收 一般从 6 月上旬开始采收, 9 月下旬收获结束,整个生产周期可采收三潮。每个竹荪在菌球破口后子实体露出 1cm 至撒裙 1/3 时为最佳采收期。 采收宜在上午 6~10 时进行。 采收时用锋利的小刀或竹片在菌托底切断菌索;也可用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,轻轻扭转一下,松动后再向上拔起(注意尽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)。 整个采摘过程中要轻拿轻放,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。

2.10 制干 将采收的竹荪及时摊放在竹筛上摊晾1~3 小时,注意保持菇形完整。 将摊晾后的竹荪基部对齐、按菌柄大小分层摆放在烤筛上进烘房烘干。烘干时,先使烘干灶的温度在半小时内升到 70~90 ℃ ,然后保持温度 1.5~2.0 小时, 竹荪即可达到八九成干。此时将竹荪拿出烤筛,并及时用绳子将其扎成捆(每捆 0.12 kg )。 最后将成捆的竹荪放入烘房下部在70~80 ℃ 的温度下再烘烤 2~3 小时, 竹荪含水量 ≤13% 即可取出。

3 浙贝母栽培技术

3.1 整地施基肥 由于是旱地种植竹荪且种植竹荪施用了大量的有机物,所以接茬种植浙贝母,与水稻—浙贝母种植模式相比,每亩能节省翻耕、整地用工 3 个工以上,同时还可少施基肥 50%~70% 。 竹荪收获结束后, 亩施优质腐熟厩肥 1 000~1 500 kg 作基肥,然后将种植地块耕细整平,做成高畦,畦宽 1.2m ,畦沟宽 0.3 m 、深 0.3 m 。

3.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、抗病性强、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,如浙贝 1 号、浙贝 2 号等。 选择抱合紧密、芽头饱满无损、中等大小、无病虫害的鳞茎作种鳞茎。

3.3 栽种 栽种时间安排在竹荪采收结束后的 10 月上旬至下旬。 按行距 0.2 m 在畦上开横条沟、沟深 10~12 cm ,将鳞茎按株距 13~16 cm 排种,芽头向上。 按顺序逐行种植,先种一行,再开第二行,并把第二行翻起的土覆盖在前一行上。 一般亩用种量 250~450 kg 。

3.4 田间管理

3.4.1 中耕除草。 中耕除草应在浙贝母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。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 1 次,以后每隔半月锄1次,直至施腊肥为止。翌年 2 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,适当深锄1次,以不伤茎为宜。 抽茎以后,应见草就拔,不能使用除草剂除草。

3.4.2 追肥。浙贝母是耐肥作物,重施巧施肥料是提高产量的关键。12月下旬施腊肥, 亩施过磷酸钙17.5kg 、磷酸氢铵17.5kg ;立春后施苗肥,亩施尿素5kg ; 3月下旬摘花后施花肥,亩施尿素5kg 、硫酸钾10kg 。

3.4.3 水分管理。 浙贝母生长期需水不多,但在植株旺盛生长时期( 2 月初至 4 月初)需水较多,一般应每周沟灌 1 次,以满足生长需要。此期如缺水,会导致茎叶生长不良,将直接影响鳞茎的膨大;注意若水分过多也易使鳞茎腐烂,故灌水后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。

3.4.4 摘花打顶。适时摘花有利于养分向鳞茎集中,促使茎秆生长。 摘花应在植株顶部有 1~2 朵花开放时进行,并选择在晴天操作,以免雨水渗入伤口,引起腐烂。

3.4.5 病虫害防治。灰霉病,发病前可喷施波尔多液100 倍液预防,每 7~10 天 1 次,连续 3~4 次,发病初期可喷施 50% 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1 000 倍液进行防治;黑斑病,发病初期可用 50%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防治; 干腐病防治应注意在播种前剔除有病的鳞茎,并在下种前用 50%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浸泡 10~15 分钟消毒; 软腐病防治也应在播种前剔除有病的鳞茎,并在发病时用 20%噻唑锌悬浮剂 400 倍液喷施防治。蛴螬,可在发生初期用 40%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喷施或灌根防治。

3.5 采收 翌年5月上中旬,浙贝母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。

关于竹荪—浙贝母高效种植模式的精彩图文、热门评论,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,欢迎阅读。

九州行鸿蒙主宰

彩99老版

767彩票app新版

无敌传说破解下载